首 页   通知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稿件处理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与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 出版: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社

社   长:李 超
主   编:吴建明
副 主 编:赵 鹏  何 捷
法律 顾问:王建军  刘海林
编辑部主任:杨光乾
编   委:陈永进 赵 鹏 马素伟

      马海林 胡 强 刘 颖

      李 涛 陈 娇 王志飞

      王 宁 钱 杰 甄子文
责任 编辑:肖 杰
封面 设计:黄晓雨
激光 照排:李 蒙
英文 编辑:方 波
国内统一刊号:CN62—1379/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568—8367
通讯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02200- 36信箱
联系 电话:010-52489672
邮   编:102200
E - mail:ddjsyjy@126.com
网   址:www.ddjsyjy.com
定   价:12元/期

科教论坛 高教研究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研究
阅读与写作 音体美研究
教学科研 管理纵横
教学理论与实践 职教幼教
教育体制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课改实践
您是如何知道本网站的?
  
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
网络实名
各大教育论坛
友情链接
朋友介绍
其它
  教育论文
首页 > 刊社动态 > 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与习惯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与习惯的几点做法
                                                           刘凤茹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及他搞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做法家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 写作  能力   习惯  日记 作文
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和乐于动笔的习惯,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为了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习作要求,我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尝试:
一、运用好积累本,让学生们做好积累。做好这一点,让学生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师在黑板上的日积月累里给学生提供好词佳句,让他们做好积累;
2、课文正出现了令人感动的词句,或者优美的句段,让他们摘抄下来,做好积累
3、鼓励他们阅读了外读物,发现好的词句做好积累。
正是因为运用了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字词有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积累。而且我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好词佳句并做好积累。一段时间下来,有的学生居然积累了厚厚的两本词句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只能的酒吧他们真的能把这些积累中的语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二、日记要坚持经常地去写,这是需要不间断地坚持的,而三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的经常督促,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每天由组长检查,不完成的要给予及时的批评,必要的时候和家长沟通;
2、每周教师亲自检查一次,对坚持经常而且写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对优秀的同学给予物质鼓励,以此带动不爱写日记的学生,达到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从开始就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即,每次作文要做到有话可说,无论写的好坏,保证一定的字数,我觉得这样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养成习惯,试着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积累素材,从而达到培养好的写作习惯的目的。
其次、我拟定出一个方案,每个月进行一次作文评比,对作文无论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只要写得好,就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除了以上几点,我还注重对学生的文章给与鼓励性的成绩和评语。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说实在的,我的打分标准非常低,只要学生稍微在语言表达或字迹上有进步,结构或体裁上有创新,我都会打一个大大的优。并且在评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切的欣赏,尽量不用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当他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在评语中看到了鼓励和希望时,他们也就找到了自信。下面摘录一则我写的评语:
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瓜里怎么有那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空灵的文字。透过这些温暖的字眼,老师仿佛看到了你飞扬的思绪。
通过这半年和我的学生们的共同学习使我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版权所有: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  来稿请寄: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2200—36信箱 当代教师与教研编辑委员会(收)
查询电话:010-52489672(兼传真)     投稿邮箱:ddjsyj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