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稿件处理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与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 出版: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社

社   长:李 超
主   编:吴建明
副 主 编:赵 鹏  何 捷
法律 顾问:王建军  刘海林
编辑部主任:杨光乾
编   委:陈永进 赵 鹏 马素伟

      马海林 胡 强 刘 颖

      李 涛 陈 娇 王志飞

      王 宁 钱 杰 甄子文
责任 编辑:肖 杰
封面 设计:黄晓雨
激光 照排:李 蒙
英文 编辑:方 波
国内统一刊号:CN62—1379/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568—8367
通讯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02200- 36信箱
联系 电话:010-52489672
邮   编:102200
E - mail:ddjsyjy@126.com
网   址:www.ddjsyjy.com
定   价:12元/期

科教论坛 高教研究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研究
阅读与写作 音体美研究
教学科研 管理纵横
教学理论与实践 职教幼教
教育体制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课改实践
您是如何知道本网站的?
  
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
网络实名
各大教育论坛
友情链接
朋友介绍
其它
  教育论文
首页 > 刊社动态 > 教育论文 
 
 
新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情况调查报告
 
    

                                      新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情况调查报告
                                                            朱艳辉
摘要:一、起因;二、学生课外阅读量情况;三、学生阅读量不足成因;四、提高课外阅读量建议。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

一、起因
最近听了学校语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语文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上教师情绪饱满,语言流畅,旁征博引。课内引向课外。但学生回应的是学生词汇贫乏,课外阅读知识甚少,课堂缺少精彩的生成。使得课堂教学黯然失色。给听者留下诸多遗憾。
二、学生课外阅读量情况
学校从2003年实施新课改。课标中对学生阅读量有明确要求:小学3——4年级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利用图书管,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校学生是否有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量就能说明问题。
2011年11月对学校三年——六年级556学生阅读量进行调查,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100万字以上占90%。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在40万字以上占20%,其中有课外书占65%。5年级有课外书占37.5%,课外 阅读总量在100万字占24%。6年级学生读课外书占56%,课外阅读总量在100万字以上占37%。
从上述百分比中学生阅读量,没有达到3——4年级阅读总量40万字;5——6年阅读总量100万字以上的要求。大部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没能养成阅读习惯。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没有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首要任务。
三、 学生阅读量不足成因
1、 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外在原因:“应试教学的束缚,目前的考试仍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体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受之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领导菲常注重考试成绩。出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我们教师为了提高考分,显示自身教学水平,改变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衷。这就制约了阅读的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重点,大部分时间学生做练习册。违背语文课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得法
据调查语文教师本身读书的不多,教师在学校进行备课、讲课、批改、辅导……无暇阅读(除教师用书)。回家,为“生存”所困、为“绩效”所忧、为“名声”所累。主观上不阅读,缺乏阅读心理知识,不了解儿童阅读兴趣,不能有效指导儿童阅读。学生在家完成书本作业,就是为完成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不去看课外书。加之学生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的重性认识不清,甚至认为看闲书,与学习无补。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不足。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也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叶圣陶早就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培养读书之良好习惯。阅读习惯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觉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有目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专心致志地阅读的习惯,边读边圈、点、批、划的习惯,阅读时做摘录,记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勤翻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中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3、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割裂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割裂,眼睛只盯着课本,把每一篇课文都掰得碎碎的,讲得细细的,而对课外阅读不闻不问,甚至以浪费时间为由加以制止。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它仅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得到巩固,并内行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达到呼之欲出的自动化状态,这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只讲教材里的课,这看上去很正常,实则培养出许多不会读书,不懂读书的人。①
四、 提高课外阅读量建议
1、 建立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学校制度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及时反馈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办报刊
自办报刊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剪报。结合单元主题阅读在搜集阅读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材料,贴成一张小报。与同学进行交换阅读扩大阅读量。二是编报。学生对所读知识进行了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在教室的一角展览。学生在相互观察、相互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在办报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开展读书汇报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成果和心得,总结推广读书经验,激发读书兴趣。3——4年级以读书故事会为主。5——6年级进行读书演讲会或读书竞赛活动。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理解与积累,是精读与博览的关系,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当讲读课形成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要进行进一步发展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独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句,了解更多的篇章结构形式,提高理解语言的水平,发展思维,发展智力,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  来稿请寄: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2200—36信箱 当代教师与教研编辑委员会(收)
查询电话:010-52489672(兼传真)     投稿邮箱:ddjsyj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