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稿件处理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与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 出版: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社

社   长:李 超
主   编:吴建明
副 主 编:赵 鹏  何 捷
法律 顾问:王建军  刘海林
编辑部主任:杨光乾
编   委:陈永进 赵 鹏 马素伟

      马海林 胡 强 刘 颖

      李 涛 陈 娇 王志飞

      王 宁 钱 杰 甄子文
责任 编辑:肖 杰
封面 设计:黄晓雨
激光 照排:李 蒙
英文 编辑:方 波
国内统一刊号:CN62—1379/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568—8367
通讯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02200- 36信箱
联系 电话:010-52489672
邮   编:102200
E - mail:ddjsyjy@126.com
网   址:www.ddjsyjy.com
定   价:12元/期

科教论坛 高教研究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研究
阅读与写作 音体美研究
教学科研 管理纵横
教学理论与实践 职教幼教
教育体制探讨 基础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课改实践
您是如何知道本网站的?
  
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
网络实名
各大教育论坛
友情链接
朋友介绍
其它
  教育论文
首页 > 刊社动态 > 教育论文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几点粗浅看法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几点粗浅看法
                                                            张有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调查研究
     根据《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实用性等优点,使这门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漂亮的、儿童熟悉的图画。
首先,利用图画进行引趣。引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引趣重在“新”,旨在“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册教材第一主题“我是小学生啦”时,我改变了过去先出示课题,后学习内容的方式,直接在实物投影仪上打出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看目的已达到,便问:“看了图后,大家有话要说吗?”“有,我觉得这图好美!”“图上小朋友好开心!”“他们玩的有些我也玩过。”……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追问:“这些可爱的小朋友都是谁呀?”“小学生!”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答道。“你怎么知道的?”“他们有的戴着红领巾。”“有幅图画的是同学们在做值日。”……“他们中间有一个是你。找找看哪个是你?”孩子们先是一愣,很快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了,还告诉不明白的同学,然后教室里像炸开锅似的:“老师,这个是我!”“那个是我!”……等孩子们都说完后,我故作不明白地问:“你们明明坐在教室里,怎么会在图上呀?”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站起来说:“他们是小学生,我们也是小学生,大家都是小学生。”“对,你们已经是小学生啦!”接着出示课题,并让学生带着神气的语气读了两遍课题。
最后,在学习中继续利用图画激趣。学习的短时兴趣容易丧失其效能。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增强这种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揭题之后,我让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图中的自己,告诉同桌“自己”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你还会玩什么?由于角色的转变,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接着,我出示了教材左边的第一幅小图进行激趣:“小朋友们,这里有两位小朋友遇到了难题,没办法解决,我们帮帮他们好不好?”
二、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儿童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儿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宜的活动来。
三、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学会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品德与生活整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地生活,为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我们像教材所提示的那样,展开观察、调查、实验、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通过儿童的亲身感受、操作来完成,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体验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体,到社区去调查:我们社区有哪些公共设施,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我们周围的环境又脏又乱,是怎样造成的?我们身边有哪些危险,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伤害?在亲身的体验过程中,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受护公共设施,对危险说“不”,才能生活得更好、更愉快、更安全的道理。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把每一个儿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用儿童自己和方法,与周围环境互动,通过积极投入或尝试错误的活动,促使儿童产生自己的设想和愿望。
 
 
 
 

版权所有:当代教师与教研杂志  来稿请寄: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2200—36信箱 当代教师与教研编辑委员会(收)
查询电话:010-52489672(兼传真)     投稿邮箱:ddjsyjy@126.com